
一、台灣鎖管捕撈季節與分布
台灣鎖管主要以北部沿岸至南東海海域之間的「劍尖槍鎖管」漁獲量最多,其次為「中國槍鎖管」,主要分布於澎湖至台灣淺灘海域。
澎湖這邊海域「劍尖槍鎖管」、「中國槍鎖管」這兩種都捕抓得到。至於兩者的區分,在體型超過20cm後身型才顯著差異,其中中國槍鎖管的體型較大,最大可到40cm以上。
因此,以15cm以下大小的小卷分類,台灣北部與澎湖是感受不到明顯差異。
而台灣北地區小卷最主要捕獲季節會是每年的4月至10月。
二、小卷分類
鎖管成長速度非常快,只需要7個月就可以茁壯成30cm的透抽大小,台灣除了兩種小卷品種的區別,基本上會依照「體型大小」來區分:
一、鎖管:是正式品種分類的中文名稱,此鎖管名以「形狀似鎖管」而得名。
二、小卷、小管:是指15cm以下大小的。
三、中卷:是指20cm以上大小的。
四、透抽:指的是30cm以上大小的。
五、砲卷:指的是超過40cm以上大小的。(基本上澎湖捕撈的中國槍鎖管才有機會長到這樣大小)。
軟絲、花枝、魷魚又是不一樣的品種了!
三、小卷新鮮度辨識與迷思
首先,即便是最新鮮的小卷,經過急速冷凍過後也不會是純透明的顏色,因為活跳跳小卷在急速冷凍的過程中,表皮仍然會持續變色,最後急速冷凍完後,小卷變色程度的不同會使有些小卷的外皮顏色較深、有些較淺的狀態出現喔!這個差異跟新鮮度沒有關係。
如果已經死亡的小卷才冷凍,或是不新鮮的小卷,未煮熟的樣子看起來就已經是死白冷凍狀態,「越是透明,越是新鮮!」
另外,真空包裝內偶爾會有出墨的狀態,表示被裝入盒中或袋中的小卷還是活的狀態,其實更是新鮮的代表喔!